澳洲小廚神 Micro Chef
自己做,自己吃;沒味覺,沒包袱。
是不是該來開做菜網路節目了?
本來自己在家給老媽養,養尊處優不愁三餐,
而且不知為何要頂真,
就算自己偶爾下廚,
也不過就是用電鍋把剩菜剩飯熱起來,
或是煮熱水燙熟加調味,
偶爾用鍋子煎個蛋或炒個菜,甚至沒有自己處理過肉類或海鮮
一切都非常簡單地家常,沒有什麼可以提出來的亮點。
來到澳洲開始自己煮食,倒也不是什麼學會長大照顧自己----
由於為了省錢而避免假日的娛樂,或可能身在偏鄉根本沒事做;
生活上也不像身在家鄉有什麼需要擔憂掛心的事情,
除了工作、休息、抓檔來看之外,生活上多了很多空閒時間,
(尤其是找工作時期XD)
於是我就想試試根本沒試過的料理們,找點事讓自己沒那麼無聊。
不過當然最後回歸的重點是食材本身是特價的XD
基礎的招式也都還是媽媽教的,
不過多看料理節目還真的可以學到不少觀念與小撇步,
型男大主廚這方面真的是濟世明燈,
食在好健康也很有幫助,
冰冰好料理如果可以省去秘密武器的橋段我會更欣賞些,
美食鳳味太少看就不多說,
料理美食王那個膠製方可以不要一直煩廚師嗎這節目沒有你才能成立呀!
東 西吃了沒其實有料的,那些廚師的發言很有內容,
但減去不需要的部分節目就只剩5分鐘而已了,
最懷念的還是驚鴻一瞥令人驚艷的大小愛吃(比莉那集是史上極致!)
總之我是要來整理一下做過的料理。
-----------------------------------------------------------------------------------
第二年來到澳洲,想趁這機會多試試在台灣沒有或少吃的食物/材,
這部分之後再介紹My OZ Choices給大家(連節目單元名稱都想好了)。
各種的蘑菇就是一例。
少了台灣的鮮或乾香菇(亞超才買得到),這裡產最多的就是Mushroom,
有white有brown,有小型的button也有超大型的碗公蘑菇,
以及各種其(ㄤˊ)他(ㄍㄨㄟˋ)的菇類,在超市或farmers markets都有得買。
自然我都是在附近的Woolworths超市撿reduced來買。
在這裡做菜歸做菜,大抵還是都做些簡單的料理,
只是因為我喜歡每餐至少三四道菜,
那種擺出來會有豐盛到無下箸處的快感,
所以待在廚房的時間自然就拉長了,
所以很少機會去做像這道蘑菇燉飯一樣費力氣的東西,
要一直待在爐子旁攪動免得鍋底的米飯焦掉。
(而且我中間偷懶了一下果然就焦了)
不過我說實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工一定疼憨人,
雞高湯、蘑菇、洋蔥的香味完美融合,
能夠自己丟白米進鍋子煮出富有口感的義式燉飯實在很感人!
去義大利餐廳如果不想吃那些因為形狀尺寸不同而名稱各異的義大利麵或pizza,就可以試試通常選擇較少的risotto,台灣人就是要吃飯才會飽嘛!
由於勤儉克難,
用的米只是一般medium grain
也並沒有像查到的食譜一樣放了白酒與帕瑪森起士,
不過"自己做,自己吃;沒味覺,沒包袱。"
就算加了我也是吃不出來的。
另外我的成品煮得比較久,看起來沒那麼溼潤,
主要是因為我牙齒不好,就算是燉飯也要吃軟一點。
(不過後來也是隨便就崩了兩顆靠背)
--------------------------------------------------------------------------------
**特殊炒飯Special Fried Rice**
各種的蘑菇就是一例。
少了台灣的鮮或乾香菇(亞超才買得到),這裡產最多的就是Mushroom,
有white有brown,有小型的button也有超大型的碗公蘑菇,
以及各種其(ㄤˊ)他(ㄍㄨㄟˋ)的菇類,在超市或farmers markets都有得買。
自然我都是在附近的Woolworths超市撿reduced來買。
在這裡做菜歸做菜,大抵還是都做些簡單的料理,
只是因為我喜歡每餐至少三四道菜,
那種擺出來會有豐盛到無下箸處的快感,
所以待在廚房的時間自然就拉長了,
所以很少機會去做像這道蘑菇燉飯一樣費力氣的東西,
要一直待在爐子旁攪動免得鍋底的米飯焦掉。
(而且我中間偷懶了一下果然就焦了)
不過我說實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工一定疼憨人,
雞高湯、蘑菇、洋蔥的香味完美融合,
能夠自己丟白米進鍋子煮出富有口感的義式燉飯實在很感人!
去義大利餐廳如果不想吃那些因為形狀尺寸不同而名稱各異的義大利麵或pizza,就可以試試通常選擇較少的risotto,台灣人就是要吃飯才會飽嘛!
由於勤儉克難,
用的米只是一般medium grain
也並沒有像查到的食譜一樣放了白酒與帕瑪森起士,
不過"自己做,自己吃;沒味覺,沒包袱。"
就算加了我也是吃不出來的。
另外我的成品煮得比較久,看起來沒那麼溼潤,
主要是因為我牙齒不好,就算是燉飯也要吃軟一點。
(不過後來也是隨便就崩了兩顆靠背)
--------------------------------------------------------------------------------
**特殊炒飯Special Fried Rice**
說到麻煩的食物,炒飯也算夠格的了。
要用特價買到所需的食材已經要有相當的運氣,
然後還要備料切切切到天荒地老,
炒的時候弄得廚房一團油屋髒亂得清,
鍋子不夠不沾還得刷鍋子,
以我現在食量大如牛的情況,
就算炒一大鍋也會在一兩天內吃完,
相當不划算,所以今年只做過兩次,
一次是這個稍微仿造之前在伯斯工作的Han's Cafe的Special Fried Rice,
一次是用在亞超買的Nasi Goreng醬料去炒的印尼炒飯。
來到澳洲的亞洲/中餐廳點炒飯,
十家有十家都叫Special Fried Rice,
可是到底是Special在哪裡呢?
沒有,完全就是一般、普通、平常的炒飯,
我自己是覺得正因如此只好在名頭上加一個special才能比較響亮點。
印象中Han's Cafe的特殊炒飯(XD)是加了
蝦仁、碎雞肉片、四季豆、洋蔥和其他蔬菜(非冷凍!)
調味上比較特別是有加魚露!
蝦子這麼貴而且冷凍蝦又難吃,自然是直接排除,
肉當然是要大塊一點,恰好有買到特價豬肉排,
就自己克難點想辦法切薄片(我盡力了);
豆子洋蔥都長長的,所以紅蘿蔔也就直接用挫籤板挫成細絲省麻煩,
全部炒一炒後用醬油加一點點糖代替魚露。
(所以顏色比台灣家常炒飯來得深)
(其實魚露不貴,我鼻子又聞不到,說實在應該買一瓶來試試的)
稍微有點失敗的部分是,豬肉我先燙過,但沒有醃,
於是調味只有靠最後的醬油
變得不夠有味道。
不過整體來說我算是很滿意,
尤其是掌握了米飯不要煮太溼的要訣,
炒起來就不費力又粒粒分明口感十足。
而食物要升級,就不能吝嗇Topping,
所謂Topping is everything,
蔥花與一點胡椒是絕對不能小氣的,
下到就算把飯都蓋住也只是剛好而已。
----------------------------------------------------------------
**蜂蜜芥末雞Honey Mustard Chicken**
這東西也是會在澳洲的食譜或亞洲餐廳常常出現,
超市裡也有賣現成的醬料可以回家料理,
蜂蜜芥末醬除了當醃料,也是很棒的沾料,
特別是炸雞一類的,
只是在台灣好像從沒聽過直接入菜。
我之前一直耳聞大名,
直到有一天我買了久違了的雞腿才突然發現,
我手上有蜂蜜,有雞,也有#芥末醬,
這三者不是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嗎?
於是上網查了食譜,唉呦還真就只需要這三樣就夠了!
#這個指的是澳洲一般家庭用的芥末醬,
通常是超市買得到的Dijon Mustard,味道相當溫和甜美,
可以醃料也可以直接當醬料,
例如抹在烤過的三明治吐司上就可以讓人昇天,
跟嗆辣的日本芥末醬比起來天差地遠,
彷彿是以前的Miley對比現在的Miley,
或是以前的鬼束千尋對比現在的鬼束千尋
之 類 的。
當然還是有其他口味,例如seeded的或更辣的口味,
在此當然是要推薦家家戶戶必備的Maille牌的芥末醬囉。
沒錯我就是很奢侈地買了這個其實可有可無的產品,
由於只知道可以塗在吐司上,用到的機會其實不多
抓準這個機會希望可以開發出新菜色。
總之我就是把Dijon和蜂蜜塗在雞腿上醃一陣子拿去烤,
烤到有金黃色了拿出來放幾分鐘讓肉自己繼續熟透,
(這招是旅遊生活頻道每個廚師都會用的招)
再用我手上唯一但很多的九層塔切碎當topping。
只能說這真是太完美了,
那個醬汁炙烤過後深入骨髓跟雞腿的肉汁合而為一,
甜蜜中帶著一點點新鮮提味的小反叛,
彷彿徐若瑄假扮的天使降臨,
當你啃到剩骨頭的時候你根本不會相信已經這麼快吃完一支了,
什麼?我只烤了一支?
不!!!!!!!!!!!!!!!!!!!!!!!!!
大抵上我的心境是如此地變化
可以說是一道極簡單、極方便、極美味的"三極料理",
少了去骨的過程完全可以讓你像廚房女神奈潔拉一樣輕盈悠遊廚房,
只要雞腿新鮮、不要烤過頭,是道極難失敗的料理,
就算烤還沒熟就拿出來,只要外表口感有到,用微波爐簡單加強一下即可,在此熱情推薦給各位。
---------------------------------------------------
**自製薯餅Hash brown**
馬鈴薯對於單身旅人來說實在是又愛又恨,
愛它的簡單好料理、變化大配合度高、又吃得飽,
卻也恨它買一袋太多, 吃太慢或儲存不當導致發芽不能吃而浪費。
直到我認真搜尋如何儲存馬鈴薯,
發現用報紙包起放在陰暗不見光又還通風的地方即可,
加上挑選時特別注意有沒有發青的情況,
才敢放心買整袋兩三公斤的特價馬鈴薯回來。
這次就是因為買太多,
所以決定做個薯餅來消耗掉,
沒想到這個決定實在把我自己搞死,
雖然我懶得去皮,直接用硬刷子刷淨表面,
不過最麻煩的步驟卻省不了,
就是得要自己把馬鈴薯全切成小小塊,光這事就耗了我一小時有吧!
然後加上些玉米粉(哪來的玉米粉我當然是用我那包太白粉頂著!)
混著碎火腿片調味後捏成球
可惜最困難點就是很難成型,
我太白粉用量已經是兩倍了卻還是很容易四分五裂
難不成今年真的要五倍?
總之最後也是有驚無險地把所有薯塊球煎成薯餅,
一個早上就這樣過去了。
.
要用特價買到所需的食材已經要有相當的運氣,
然後還要備料切切切到天荒地老,
炒的時候弄得廚房一團油屋髒亂得清,
鍋子不夠不沾還得刷鍋子,
以我現在食量大如牛的情況,
就算炒一大鍋也會在一兩天內吃完,
相當不划算,所以今年只做過兩次,
一次是這個稍微仿造之前在伯斯工作的Han's Cafe的Special Fried Rice,
一次是用在亞超買的Nasi Goreng醬料去炒的印尼炒飯。
來到澳洲的亞洲/中餐廳點炒飯,
十家有十家都叫Special Fried Rice,
可是到底是Special在哪裡呢?
沒有,完全就是一般、普通、平常的炒飯,
我自己是覺得正因如此只好在名頭上加一個special才能比較響亮點。
印象中Han's Cafe的特殊炒飯(XD)是加了
蝦仁、碎雞肉片、四季豆、洋蔥和其他蔬菜(非冷凍!)
調味上比較特別是有加魚露!
蝦子這麼貴而且冷凍蝦又難吃,自然是直接排除,
肉當然是要大塊一點,恰好有買到特價豬肉排,
就自己克難點想辦法切薄片(我盡力了);
豆子洋蔥都長長的,所以紅蘿蔔也就直接用挫籤板挫成細絲省麻煩,
全部炒一炒後用醬油加一點點糖代替魚露。
(所以顏色比台灣家常炒飯來得深)
(其實魚露不貴,我鼻子又聞不到,說實在應該買一瓶來試試的)
稍微有點失敗的部分是,豬肉我先燙過,但沒有醃,
於是調味只有靠最後的醬油
變得不夠有味道。
不過整體來說我算是很滿意,
尤其是掌握了米飯不要煮太溼的要訣,
炒起來就不費力又粒粒分明口感十足。
而食物要升級,就不能吝嗇Topping,
所謂Topping is everything,
蔥花與一點胡椒是絕對不能小氣的,
下到就算把飯都蓋住也只是剛好而已。
----------------------------------------------------------------
**蜂蜜芥末雞Honey Mustard Chicken**
![]() |
蜂蜜芥末雞,後面是自己用綠豆養的炒豆芽菜! |
這東西也是會在澳洲的食譜或亞洲餐廳常常出現,
超市裡也有賣現成的醬料可以回家料理,
蜂蜜芥末醬除了當醃料,也是很棒的沾料,
特別是炸雞一類的,
只是在台灣好像從沒聽過直接入菜。
我之前一直耳聞大名,
直到有一天我買了久違了的雞腿才突然發現,
我手上有蜂蜜,有雞,也有#芥末醬,
這三者不是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嗎?
於是上網查了食譜,唉呦還真就只需要這三樣就夠了!
#這個指的是澳洲一般家庭用的芥末醬,
通常是超市買得到的Dijon Mustard,味道相當溫和甜美,
可以醃料也可以直接當醬料,
例如抹在烤過的三明治吐司上就可以讓人昇天,
跟嗆辣的日本芥末醬比起來天差地遠,
彷彿是以前的Miley對比現在的Miley,
或是以前的鬼束千尋對比現在的鬼束千尋
之 類 的。
當然還是有其他口味,例如seeded的或更辣的口味,
在此當然是要推薦家家戶戶必備的Maille牌的芥末醬囉。
沒錯我就是很奢侈地買了這個其實可有可無的產品,
由於只知道可以塗在吐司上,用到的機會其實不多
抓準這個機會希望可以開發出新菜色。
總之我就是把Dijon和蜂蜜塗在雞腿上醃一陣子拿去烤,
烤到有金黃色了拿出來放幾分鐘讓肉自己繼續熟透,
(這招是旅遊生活頻道每個廚師都會用的招)
再用我手上唯一但很多的九層塔切碎當topping。
只能說這真是太完美了,
那個醬汁炙烤過後深入骨髓跟雞腿的肉汁合而為一,
甜蜜中帶著一點點新鮮提味的小反叛,
彷彿徐若瑄假扮的天使降臨,
當你啃到剩骨頭的時候你根本不會相信已經這麼快吃完一支了,
什麼?我只烤了一支?
不!!!!!!!!!!!!!!!!!!!!!!!!!
大抵上我的心境是如此地變化
可以說是一道極簡單、極方便、極美味的"三極料理",
少了去骨的過程完全可以讓你像廚房女神奈潔拉一樣輕盈悠遊廚房,
只要雞腿新鮮、不要烤過頭,是道極難失敗的料理,
就算烤還沒熟就拿出來,只要外表口感有到,用微波爐簡單加強一下即可,在此熱情推薦給各位。
---------------------------------------------------
**自製薯餅Hash brown**
馬鈴薯對於單身旅人來說實在是又愛又恨,
愛它的簡單好料理、變化大配合度高、又吃得飽,
卻也恨它買一袋太多, 吃太慢或儲存不當導致發芽不能吃而浪費。
直到我認真搜尋如何儲存馬鈴薯,
發現用報紙包起放在陰暗不見光又還通風的地方即可,
加上挑選時特別注意有沒有發青的情況,
才敢放心買整袋兩三公斤的特價馬鈴薯回來。
這次就是因為買太多,
所以決定做個薯餅來消耗掉,
沒想到這個決定實在把我自己搞死,
雖然我懶得去皮,直接用硬刷子刷淨表面,
不過最麻煩的步驟卻省不了,
就是得要自己把馬鈴薯全切成小小塊,光這事就耗了我一小時有吧!
然後加上些玉米粉(哪來的玉米粉我當然是用我那包太白粉頂著!)
混著碎火腿片調味後捏成球
可惜最困難點就是很難成型,
我太白粉用量已經是兩倍了卻還是很容易四分五裂
難不成今年真的要五倍?
總之最後也是有驚無險地把所有薯塊球煎成薯餅,
一個早上就這樣過去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