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第一年只憑感覺、毫無目標的飄蕩生活後,
回台灣「放假」了兩個多月,卻沒料到大病小病不斷:
一下飛機就全身開始癢、回家吃了飯換來兩週腸胃炎、
一下肩膀痛一下撞到哪裡也痛、腸胃不舒服完全沒胃口吃飯、
牙齒一顆一顆出問題,更嚴重的就略過不提。
總之那種回到思思念念的故鄉卻水土不服的失落,(以及沒福氣狂吃猛玩的廢人日子)
讓我在某些瞬間體悟了什麼叫失根的蘭花。
很多人說去了澳洲打工度假回來,會很不適應台灣的工作環境與薪資,
在我真正開始感受這件事之前,
我想光是「一般生存環境」就夠我花上個把月死去活來的了。
第二次出發比起前一年懵懂無知的新包狀態來得駕輕就熟多了,
何況我中間還有飛回來台灣一次,體檢、簽證、轉機、行李準備、找住宿與工作等等,
全都知道該怎麼安排,也有充分時間可以準備,
照理說是要滿懷凌雲壯志,興奮而穩妥地展開另一段(逃離家中的)新生活才是。
可實際情形完全不是如此。
在立下了「第二年就是要工作存錢」的目標後*,隨著出發日期的接近,
求職的焦慮就愈是來去交織成天羅地網,團團罩住我,呼吸困難動彈不得。
明明知道努力然後一切看運氣就好,明明有朋友有住處還有車子#,
手上的錢省吃儉用還可以過上2~3個月,但就是免不了憂心忡忡。
*可惜這目標是明確到「在海邊做飯店Housekeeping」的嚴格限制XD
#這台老車在陪我們兩次千里長征和兩個多月的塔馬尼亞斯逍遙遊後,等待報廢中XD
不過如果只是這樣,倒不至於還沒去之前就鬱結如此,
而是回台灣這兩個月來,實在是反芻又新生了諸般情緒,
一方面回憶起前一年與旅伴們同甘共苦的喜怒哀樂而又各自分飛,
一方面這次回來感覺到父母真的在衰老了,起飛前離愁愈稠。
最後還得拖著病軀帶著不甘願的心情出發,
總之又要從安穩的生活去異鄉碰碰撞撞,合合分分,心不甘情不願。
事物不去嘗試體驗就不會了解,不了解就會帶來恐懼。
上機(AirAsia)、轉機(吉隆坡LCCT)、出海關(首次被翻行李!)、check in YHA
幸好新的路上總有新的人事物,暫時讓我轉移了注意力。
本來要在抵達黃金海岸後,有訂客棧的這七天內,
繞一繞附近的飯店住宿去投履歷,之後再去Brisbane入住朋友那裡的sharehouse
之前一想到這件事就有莫名的壓力。
現在轉念一想,不如就當作一個人的放鬆旅行,
走走看看這段海岸;
出關時遇到幾個新的台灣背包客也是跟我住同一間YHA,
問了一下果然他們也是一心只想趕快找到工作,
當然也是有很破釜沉舟只帶了900澳幣來的XD
完全無心跟我去附近看海曬太陽,
我想我還不至於急迫到他那種程度。
何況我(個人啦)也真的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環境的轉換
像是一過來就口乾舌燥、嘴唇缺水嘴角破裂、喝水拉肚子
等等亂七八糟的小病痛我都會有XD
所以第二年的Working Holiday就從【渡假】開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