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打工換宿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不管是朋友或是房客),就是「要做什麼事」,以及「為何想來」?
人際Bubble之巨大如我,總可以從善如流發表官方說法,可說實在我一直沒有講的是:第一個答案「前後不一」;而第二個則是「貫徹始終」。
我一直不想承認這樣三個月的長期打工換宿對我是浪漫的;我以為我是個還算實際的人。但事實上,就是。
提出申請後的第一封回信,(後來得知)我就「很例外地」直接被錄取,例外一是因為我是男性(之前他們都只有錄取過女性),例外二是因為其他人都是郵件來往數次,讓民宿主人比較熟悉放心之後才會答應──主要是因為我那封現在看來稍微故作姿態而讓文情圖並茂的應徵信,殊不知只要是應徵就是一場戰鬥、一場企劃;而我最愛做有把握的事XD。
於是在我報到之前我們並沒有通太多信,關於「要做什麼事」的想法是,早上做早餐,退房後打掃,掃完下午到晚上就空閒出去玩,所謂花蓮深度旅遊。事實上也差不多是如此,而所謂「前後不一」的部份不是民宿主人多給了我很重的工作量,是我自己──我自己把這件事想得太浪漫而驕傲。
做早餐就一定要早起,就一定要拿出固定品質的東西給房客。打掃房間更是馬虎不得,整個房間能擦的都擦、能換的都換。換下來的床被也要洗,洗完了就有曬,曬完了就要折,折完了還要替每個房間配色。除了早餐、打掃,還有許多民宿的雜務,洗碗盤、倒垃圾、澆花、維持清潔、隨時注意開關燈、搶陽光曬床被、跟客人介紹花蓮或是聊天不冷場……新的環境就有許多小眉角要去學習。而我竟也不像自己想的會要天天跑出去體驗花蓮,而是整天窩在民宿發呆──我的浪漫是我幻想了一個在花蓮會重新開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並且事實上我不僅沒有,反而心裡更擺出某個姿態,告訴自己我這樣的人才來是給他們恩惠,不是我不會做只是我不去做(在經歷一段累死人的工作之後我好像有點矯枉過正了)。
好像有點嚴重,但之所以會如此無法接受這種前後不一也是因為我本來不知道我是(會)這樣想的。
至於第二個問題「為何想來」?我的說法通常是工作太累想休息一下轉換心情,實際來說的確是,但如果說到比起做其他事為何選擇打工換宿(預計到我回台北時是只剩下幾千元在戶頭!)、希望在打工換宿中獲得什麼、對人生有什麼意義的時候,我倒就貫徹始終完全回答不出來──這件事我從沒想過。
我原本的浪漫還包括了,一開始覺得這件事不需要意義。但當我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就發覺我錯了。不是說一定要獲得什麼經歷什麼見聞或是能改變自己這種鬼話,而是我在與他人(完全不屬於我原本狹窄生活圈的那些他人)交流中發覺,意義是需要的,只是那要靠自己去找去建立;如果我不是先設定好目標的話,我也要讓這段旅程有些什麼值得我驕傲或回憶,說不出來的也好。
我依然覺得,我在逃避,逃避台北逃避再次投入新工作,逃避再次下定決心並且努力達到──離開不就是旅行的意義?只是少賺錢的這三個月旅程,勢必不能讓機會成本超過它的價值!
整篇文章其實是個M字了得,文如其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