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上午烈陽下午陰涼
閱讀進度:essays in love-chapter8-要愛還是要自由
因為我愛她所以我管她?
Alain和Chloe為了鞋子的美醜而爭吵
「你剛剛說我(穿這鞋子)像隻鵜鶘!那你要我打扮成鵜鶘赴宴?」
「沒有,所以我才會告訴妳鞋不好看。」
「你為什麼要說出來呢?」
「因為我關心妳,總得有人說出妳買了一雙醜鞋...但妳其他的我都喜歡。」
「但鞋子的事你難道不能算了嗎?」
「你值得更好的。」
爭吵越趨激烈
這篇重點是在講愛與自由的矛盾衝突
但這段對話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
──連在自己身上也發現的情形──
「男人總是講理,女人重視kimochi」。
先幫我自己滅火消毒,
我實在無法下男人跟女人的定義,以及為何有這種情況,
只是我看到的大多數(生理及異性戀)男子(果然我還是定義了)習慣講邏輯講道理
(有時還兼講歷史)
──當然,不論是否堅強到能夠成立或真的有什麼意義,
不然就是什麼都不講,
而通常這些人的另一半
那個女子就總是會(有可能是因此)顯得比較情緒化。
來花蓮之前我與同住的母親偶爾會意見不合,
(能夠將頻率降到「偶爾」歸功於我一直阿Q地避免衝突發生),
一陣子反覆來回之後,我也理解到,
我不過就是那群男人之一。
我錯了嗎?
「我們」的重點在於事物的規矩(基本上就只是「那男人」的規矩),
有對與錯、是與非,
愛與自由的衝突裡我們依靠這個來穩住腳步,
當然重點還是要「征服」對手,
可這點女方顯然並不同意,並選擇追求情緒的圓滿,
世俗的對錯是非無法介入女方角度的親密關係中,
一雙鞋子因此就有了千斤重。
每當我開始闡述我的邏輯時,
看著不能理解我的規矩的母親,我一面問自己這樣「對」嗎?
一面毫無闕漏地將我的理論硬是傳授給她,
這種時候多少有點男子氣概如重訓時成長激素分泌一般油然而生,
身為一個男人,不能沒有男子氣概,
對我來說似乎直彎皆然。
我還不覺得我錯,
每一個那時當下以至事後如今都還是如此,
只是開始考慮了「適不適合」。
至少,為了表面的和平。
「多為對方想想」還做不到及格,
可以先用的替代方案是「先閉嘴,其他之後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